跟腱是人体最大的肌腱,连接小腿肌肉和脚跟,负责行走和跳跃。然而,过度使用或受伤往往会导致跟腱疾病,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跟腱疾病有可能导致残疾,影响超过 50% 的跑步者,使管理成为一项挑战。
目前,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有运动疗法、矫形器、针灸、物理疗法和冲击波疗法。虽然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但很难治愈,而且经常伴有副作用。最新的临床研究证实,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跟腱疾病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于骨髓、脂肪组织、脐带、胎盘等各种组织,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如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肌肉细胞。同时,MSCs 可以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促进组织再生,调节免疫反应,为跟腱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事实上,在人类肌腱研究中,来自不同来源的 MSC 已被用于治疗髌腱病、肌腱断裂和肩袖疾病。此外,在类似于人类跟腱疾病的天然肌腱病的大型动物模型中进行的临床前研究表明,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有利于病变修复。
临床实践证实: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跟腱病安全有效
最近,发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上的一篇文献分享了使用自体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跟腱疾病的临床数据。
作者首次对肌腱病患者进行了人体研究,以评估自体 MSC 注射对非插入性跟腱疾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对象:共有 10 名患者,平均年龄 47 岁,跟腱中部疼痛和肿胀超过 6 个月
干预措施:跟腱内注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中位数 12.2×10^6,范围 5-19×10^ 6 个细胞)
在局部麻醉和灰度超声控制下,对患者进行干细胞注射,以确定前后肌腱最大厚度的区域。针插入病变近端 1cm 处,穿过异常肌腱,在远端 1cm 处结束。
随访时间:持续 24 周。
监测指标:MSC 植入后 6、12 和 24 周,患者接受了临床评估、不良事件回顾、常规超声成像、UTC,并完成了 VISA-A、VAS 疼痛、MOXFQ 和 EQ-5D-5L 的评估。
临床结果:
(1) 安全性: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或重大医疗事件(发生率 0%,95% 置信区间,CI 0% 至 31%)。MSC 治疗后或注射过程中未观察到并发症。
(2) 临床结果指标:患者在基线和注射后 6、12 和 24 周报告的临床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除了从基线到 6 周的社交互动分量表外,所有三个 MOXFQ 分量表(得分较低代表结果较好)在 6、12 和 24 周时与基线相比都有显著改善。
在第 24 周,MOXFQ 疼痛评分从基线平均值(±sd)52±11 增加到 25±18(p<0.001)。
VAS疼痛在 6、12 和 24 周时显著改善。
8 名患者的 MOXFQ 疼痛和 VISA-A 评分从基线增加了 >12 分至 24 分。
在第 24 周,10 名患者中有 8 名取得了成功的结果,定义为结果评分相对于基线的变化达到或超过了 MCID(即 MOXFQ 疼痛量表和 VISA-A 评分 >12 分)。
超声结果显示,跟腱的最大前后厚度在 12 周内与基线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但在 24 周时平均减少了 0.8 毫米。
研究结论:
(1) 接受 MSCs 治疗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肌腱厚度改善,且无严重副作用,证实了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跟腱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与传统治疗相比,MSCs 治疗不仅更有效,而且恢复期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
间充质干细胞:多种运动损伤的新选择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在运动医学中的潜力不断得到探索。除了跟腱疾病,间充质干细胞在韧带损伤、肌腱炎、软骨缺损、肌肉损伤、骨折和神经损伤中的应用前景也在临床数据中不断报道。
干细胞疗法可能为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带来独特的优势。如下总结了干细胞在运动医学中的潜在益处。
韧带损伤:加速愈合,增加组织再生,减少炎症,改善生物力学性能
肌腱炎:改善肌腱愈合,减轻疼痛和炎症,增加胶原蛋白的产生,提高肌腱的强度和灵活性
软骨损伤:改善软骨再生,减轻疼痛和炎症,改善关节功能,降低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肌肉损伤:改善肌肉愈合,增加肌肉力量和功能,减少肌肉萎缩,降低再损伤的风险
骨折:改善骨愈合,增加骨密度和强度,降低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的风险
神经系统损伤:改善神经再生,增强运动功能和感官知觉,减轻疼痛和炎症
在治疗跟腱疾病等运动损伤时,MSCs 可以通过直接在损伤部位进行局部注射,迅速融入肌腱环境。未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进步,标准化制备、剂量优化和长期疗效评估将成为研究重点。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的发展,MSCs 疗法有望推广到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间充质干细胞是生物医学领域的一种创新疗法,正在逐渐改变跟腱疾病的治疗模式。它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也为生物治疗开辟了新的篇章。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间充质干细胞将为治疗更多疾病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