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 年第 2 期发表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幼硕教授与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联合撰写的第一篇《延缓衰老药物干预研究中国老年医学专家共识(2024)》(以下简称“共识”)。目的是为促进延缓衰老药物的临床转化提供依据,帮助提高中老年人的保健医疗水平,共同促进健康老龄化。
《共识》介绍了衰老的特点和延缓衰老的策略,总结了目前抗衰老热点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前和临床证据以及进展情况,主要涉及一类药物、二类药物、干细胞治疗和中药。
达成的共识点如下:大量小分子已成为延缓衰老、预防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的发生和/或进展以及维持人体功能的候选者;营养传感网络,特别是对 mTORC1 活性的轻度抑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清除老化细胞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策略,但还需要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进一步评估;针对特定领域的靶向治疗,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局部治疗,可能比全身给药更安全、更有效;关于循环分子在系统中潜在的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值得进一步探索;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延缓衰老的实验和临床工作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前景广阔;中医药的多途径、多靶点机制已成为抗衰老研究的热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和老龄化率均居世界首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我国老年疾病患者的生存期,包括失能期,最长可达 8-9 年。因此,延缓衰老/虚弱应该成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重点。延缓衰老是当今医疗保健领域的热门需求。在政府“积极健康和技术应对老龄化”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可行有效的干预策略,以延缓人类老龄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该共识有一个特别的章节强调了干细胞治疗在抗衰老方面的潜在应用。干细胞治疗可以补充再生细胞,改善老年人的虚弱症状,降低炎症水平。研究表明,回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增强虚弱患者的身体素质,如增加步行距离、改善认知和身体功能。
研究表明,衰老至少有 12 个特征:基因组稳定性丧失、端粒丧失、表观遗传变化、蛋白质稳态丧失、大自噬障碍、营养感知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干细胞耗竭、细胞间通讯改变、慢性炎症和生态失调。衰老研究不仅旨在延长寿命,还侧重于延缓、预防甚至逆转衰老过程,以延长健康寿命。
《共识》特设干细胞治疗一章,全文摘要如下:
干细胞是体内可以自我更新复制,也可以分化产生其他终末分化细胞(功能细胞如神经细胞、胰岛细胞、肝细胞、肌肉细胞等)的一类未分化(胚胎干细胞)或分化状态较低(成体干细胞)的原始细胞。正常状态下,干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但在机体损伤或衰老等条件刺激下,干细胞被损伤因子激活,分化产生功能细胞,以替换损伤或衰老的细胞,进而使机体组织器官的再生和衰老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研究显示,成体组织干细胞的功能性储备随增龄而减少,削弱组织器官的再生潜能。
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一种补充再生细胞的有效方法。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老年衰弱患者注射干细胞后,某些症状得到改善,炎症标志物水平有所下降。
通过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治疗衰老的衰弱患者研究显示,在衰老的衰弱患者中移植骨髓来源的 MSCs 后存在有益效果,能改善衰老的衰弱患者 6min 步行距离、认知状态和身体功能等。此外,干细胞治疗在治疗衰老相关疾病领域也已经得到了应用和研究。
2018年 ,治疗老年痴呆的 MSCs 药物 AstroStem 在日本福冈三一诊所获批商业化使用。此外,关于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和线粒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基于干细胞及其衍生物的技术,在延缓衰老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为解决衰老相关疾病的临床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