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多地,第一波遭受感染高峰的新冠感染者们已陆续转阴,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但网上流传的一些关于青年在康复后,短期内因剧烈运动而入院或猝死的案例,引起“阳康们”的新一轮忧虑。“阳过后小心病毒性心肌炎”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阳康们”热议话题:
“我的心跳有点快,要不要去医院?”
“我的心跳每分钟 120 多下是不是得了心肌炎?”
“阳了第四天,今天突然心跳加快动一下容易心慌,需要就医吗?”
……
病毒感染后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可能会高发。发病人群是儿童和 40 岁以下中青年居多,轻的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表现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是心源性休克。
01 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心肌,正像我们所知的,它支持着人体心脏正常“工作”,当它发生病变时,轻症可能导致一些细微改变,患者并无感觉,重症则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心脏衰竭、猝死等。
和其他病毒感染一样,奥密克戎感染后也有一定概率诱发心肌炎。但心肌炎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后期或 1~2 周后,这和病毒相关免疫反应有关。除了心率增快,心电图会有变化,心肌标志物会显著增高。
病毒性心肌炎根据程度轻重,分别有以下表现:
早期心肌炎:
表现为疲乏无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痛等;
轻度病毒性心肌炎:
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缓慢等症状,一般可通过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改变;
重度病毒性心肌炎:
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可达 70~80%,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或猝死。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表示,如果有心慌、胸闷、气急等不适,需要提高警惕,建议及时就医,做个心电图和抽血检查。一般爱熬夜的年轻人更容易得暴发性心肌炎,不及早发现的话容易引起心跳骤停、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副主任张磊表示,新冠康复者在 1~2 周内静养是有必要的。张磊称,经历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人体免疫功能会出现较明显的紊乱表现,即淋巴细胞数值和功能会在感染急性期降低,后续随着疾病恢复,再缓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大多人这个“免疫紊乱期”会持续 1~2 周。期间,其他病毒、细菌等都非常容易乘虚而入。
病毒学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表示,在新冠并发症中,急性心肌炎确实需要引起关注。
为防止和减少因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专家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①没有病毒感染的一定要注意防护,勤通风,勤洗手。
②已经病毒感染的尽量不做剧烈运动,注意防护,避免二次感染。
③增强免疫力,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
02 心肌炎该如何治疗?
目前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心肌损伤的治疗尚无特异性方法,主要为支持和对症治疗,配合抗病毒治疗和心肌修复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般治疗:
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刺激与波动。
监测血压、心率,监测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指标。
心肌炎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最少 6 个月。
可给予清淡、易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改善患者心肌能量代谢(如磷酸肌酸、辅酶 Q 等);
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C 等)和脂溶性维生素;
根据患者病因进行对症的药物支持治疗等。
暴发性心肌炎治疗:
此类型心肌炎病情危急,目前主张“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进行救治。医生会尽早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严格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等;
普通药物治疗:营养心肌、减轻心脏负荷、保护胃黏膜等;
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
丙种球蛋白输注支持;
血浆和血液净化治疗;
一系列的生命支持措施,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呼吸机辅助呼吸、临时起搏器植入等;
必要时可行心脏移植。
生物制品: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可归巢到损伤部位,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调控因子,从而促进损伤修复。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中和病毒和免疫调节发挥作用,能抑制新冠病毒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胎盘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和抗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细胞再生等功能,可能会减轻重症患者的心肌细胞损伤。
目前已有多项有关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等多个临床试验项目正在进行之中。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多种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的分子,具有抗纤维化、抗炎、抗凋亡、免疫调节和促血管生成等特性,可刺激受损心肌的修复和再生,被认为是在心肌修复和再生领域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修复与替换
03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炎的相关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对心肌炎症反应程度、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
操作方法:
1、将 HuMSCs 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移植到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模型中;
2、移植后 11 天,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收缩末期的内径、左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通过计算获取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3、取大鼠心脏组织、石蜡包埋固定切片,HE 染色后检查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心肌炎严重程度评估;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 IL-1β 和 TNF-a 水平;
5、TUNEL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
6、提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 ERK1/2、phospho-ERK-1/2、p38MAPK、phospho-p38MAPK、GRP78 和 caspase12 的表达水平,设置正常大鼠为阴性对照组,造模未治疗大鼠为空白对照组。
研究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通过抑制心肌炎性细胞浸润、下调炎症心肌组织中激活的 ERK1/2 信号通路和内质网应激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来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的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最新研究显示 ,间充质干细胞(MSCs)还具有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且其不能被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 ,这使得 BM‐MSCs 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主要细胞来源,此外,MSCs 具有非免疫原性,使得异基因 MSCs 可应用于临床。VMC 的心肌细胞损伤是由 CVB3 介导的直接感染和免疫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 ,损伤的心肌细胞不可再生,不能在体内或体外复制,而 MSCs 可以从根本上使损伤坏死的心肌细胞重生而达到治疗 VMC 的效果。
间充质干细胞,为心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方法。随着全球临床研究团队的不断探索与努力,干细胞必将改变心脏疾病的治疗格局,为患者们带来希望。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