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31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向社会公布了《2024 年医疗器械产品第二次分类界定结果汇总表》。
本次共披露226个分类结果,其中建议按照 III 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 36 个,建议按照 II 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 111 个,建议按照I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 15 个,建议按照药械组合产品判定程序界定管理属性的产品 17 个,建议视具体情况而定的产品 14 个,建议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 33 个。
公告解读:
1.“医疗器械”的定义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2.“外泌体”是供体细胞分泌的囊泡,携带核酸、蛋白质和代谢等各种内含成分。它们通过与细胞融合释放到受体细胞中,参与生物调节,包括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
3.干细胞胞外泌体”是指由干细胞外泌体和生理盐水组成的产品,是一次性使用无菌产品,建议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
4."干细胞外泌体"声称产品可吸收,既可外用涂抹又可注射至真皮层和/或皮下组织。干细胞外泌体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调节细胞外机制重塑、加速伤口愈合和减少瘢痕形成的能力。相应的作用机制包括:显著抑制衰老相关因子的表达,增强 I 型胶原蛋白、II 型胶原蛋白、III型胶原蛋白、V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表达;当皮下注射时,它用于刺激神经酰胺的合成;外用涂抹时,它用于为非慢性创面(如浅表伤口、机械伤口、小伤口、一级或二级烧伤创面、激光/光子/果酸皮肤交换/微整形手术后创面、敏感皮肤、炎症引起的浅表皮肤小创口、皮肤过敏、痤疮损伤伤口)和周围皮肤的修复和愈合提供微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当用于注射时,它用于注射到面部真皮组织的中层至深层,以填充和增加组织容积。
5.干细胞胞外囊泡未来有可能作为药物进行监管,我们希望国家监管机构能够提供明确的监管措施。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