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岁生物 · 更懂国人更放心

IT IS MORE REASSURING TO KNOW THE CHINESE PEOPLE

2025年10月7日,英国剑桥大学发布讣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被誉为“克隆之父”的约翰·格登爵士(Sir John Gurdon)与世长辞,享年92岁。这位曾与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共同斩获2012年诺贝尔奖的先驱者,用一生诠释了科学探索的勇气与颠覆性——他证明了成熟细胞拥有“返老还童”的潜能,为干细胞研究和再生医学开辟了全新纪元。 

image.png

从“不可能”到诺奖:一场颠覆认知的青蛙实验

20世纪50年代,生物学界普遍认为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然而,格登在1962年的一次实验中,用非洲爪蟾的成熟肠道细胞核替换受精卵的细胞核,成功培育出可育的蝌蚪。这一发现直接挑战了传统认知,证明成熟细胞的细胞核仍保留完整的遗传信息,具备全能性潜力。他的研究不仅为克隆技术(如“多莉羊”)奠定基础,更启发了山中伸弥在2006年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通过基因编辑使体细胞逆转为干细胞状态。 

image.png

干细胞革命: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跨越

格登的发现揭示了细胞命运的可塑性,而山中伸弥的技术则让这一理论走向实用化。如今,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再生医学的核心领域: 

疾病治疗:全球已有超18种干细胞药物获批,用于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难疾。例如,中国备案的干细胞临床项目涵盖糖尿病、骨关节炎等20余种适应症。 

抗衰老探索:2025年,中国科学家开发的抗衰型间充质干细胞在灵长类实验中成功逆转多器官衰老,为延缓衰老提供新思路。 

器官再生:通过干细胞构建人工组织、器官的研究持续推进,未来或解决移植供体短缺难题。 


科学精神的传承:格登的遗产与未来趋势

格登的科研生涯充满传奇色彩:伊顿公学时期生物学成绩垫底,却坚持科研梦想;79岁高龄仍坚守实验室,90岁推动跨学科研究。他的逝世引发全球科学界悼念,但其贡献将持续影响未来: 

技术融合:基因编辑(如CRISPR)与干细胞技术的结合,将提升细胞重编程效率与安全性。 

临床转化: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转化加速,更多疾病有望通过细胞疗法攻克。 

伦理突破:非胚胎来源的干细胞研究(如iPS细胞)减少伦理争议,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

image.png

结语

约翰·格登用一只青蛙改写了生命科学的剧本,而他的故事仍在续写——干细胞技术正从理论走向实践,为人类健康带来无限可能。正如诺奖委员会所言:“他的发现让‘细胞命运’不再被定义,而是被重新书写。”


免责声明:文章仅用于科普交流,无任何商业目的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亦不表示任何医疗声明或建议。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天岁生物十余年间已累计与横跨近百行业的近千家客户建立合作并提供细胞储存、细胞药物、药物筛选、辅助生殖、抗衰研究等方面的服务,收获广泛好评。如果您有相关业务咨询、课题合作等,请立即拨打咨询电话: 18030162998,我们会为您详细作答。专业顾问在线

天岁生物 · 更懂国人更放心

IT IS MORE REASSURING TO KNOW THE CHINESE PEOPLE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电话

0592-6019366

邮箱

info@telocell.cn

顾问微信:

微信公众号
线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