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岁生物 · 更懂国人更放心

IT IS MORE REASSURING TO KNOW THE CHINESE PEOPLE

近年来,培养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人才已被列入国《“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正值高考填志愿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关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相关大学和专业,为以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治疗技术的进步注入新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624171954.png

近年来,生命科学、细胞科技非常受欢迎,这份关注也延续到了高考后。如何填报志愿,进什么院校能投身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干细胞、免疫细胞,此类相关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640.png

2022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促进人才服务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640 (6).png

《规划》强调建设生命健康人才高地,培养一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以引领医疗技术领域的创新和解决生命健康领域的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为核心,旨在培养和发现一批在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传染病防控等前沿医疗领域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广阔视野和强大前瞻性判断的战略科学家。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力度,多渠道支持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复合能力、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通过干细胞移植、分化与组织再生促进机体创伤修复治理疾病。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将彻底改变传统对坏死性和损伤性等疾病的治疗方法,给疾病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高考填报志愿之际,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关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相关大学和专业,为以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治疗技术的进步注入新的力量。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细胞技术领域的顶尖大学、专业学院,以及为渴望进入该行业的学生推荐的专业。

清华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

640 (9).png清华大学医学院充分发挥了清华大学跨学科融合的优势。从基础医学研究入手,深入探讨干细胞发育和再生医学的机制,建立基础理论。同时,还开发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等疾病,并推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

640.jpg

清华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成立于 2011 年。近年来,研究团队阐明了干细胞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干细胞与生殖发育的机制、中胚层和血液干细胞的分化机制以及神经干细胞的发育分化。近年来,与多个院系中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团队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跨学科合作,推动研究从基础到转化和临床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医学院将加强医产融合,跨学科,继续招募世界级的再生医学专家,重点建立治疗年龄相关疾病的再生医学方法和应用平台。

北京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

640 (10).png

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Peking University Stem Cell Research Center)(SCRC)创立于 2000 年,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下设研究机构。

640 (4).jpg

中心目标是建立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成体干细胞库,重点是通过比较 ES 细胞和来自不同组织的干细胞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谱,阐明胚胎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组织干细胞的调控机制;以及通过细胞移植治疗细胞退行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帕金森病等。已经对神经干细胞、胰岛干细胞和其他成干细胞进行了研究。成功修复了兔的受损角膜,目前正在进行治疗角膜疾病的临床试验。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系

640 (12).png浙江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系专注于运动系统和造血系统等目标组织器官、多学科交叉上下游打通,研究“组织科学,组织病理,组织工程,组织移植和组织康复”,发现新知识,建立新的再生技术,培养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创新型和跨学科人才。

微信图片_20240624172022.png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系是国家科技部干细胞重点研究计划和 863 组织再生技术项目的牵头单位。承担科技部 973 课题、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和浙江省其他项目多项。该学科已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2014  7 月,浙江大学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实验室欧阳宏伟教授课题组本科生唐俏梅在 Nature highlight 上发表相关研究(陈晓博士指导)。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拓了中国首个组织工程医疗新技术临床转化途径和示范。欧阳宏伟教授带领的团队完成了“运动系统组织工程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济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

早在 2010 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得到了时任同济大学校长、著名细胞生物学家裴钢院士的大力支持。

2013 年,同济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

640 (13).png

该中心依托同济附属医院,是在原“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临床转化中心”基础上建设的干细胞转化医学研究公共平台。其研究重点是解决与干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旨在促进中美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联合研究,搭建国际公认的细胞产业化平台,建立国际公认的临床研究路径和评价体系,实现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链接,最终在疾病的干细胞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

作为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管理与协调的专业机构,该中心与美国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该中心的成立有利于促进学校干细胞研究团队与国际领军人才的联合攻关,提升干细胞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科技部面向国际科技前沿为促进与国外一流科研机构长期合作,依托国内具有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的机构而设立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3 年,科技部共认定 38 单位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0 是仁济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所联合成立的研究机构。

1719284057181.png

自成立以来,该研究中心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主持了 75 个国家级项目和 46 个省部级项目,研究经费超过 1.1 亿元。其中,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项目 2 项、研究课题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 项,优青3项,面上项目38项,青年项目24项,外国青年项目3项。科研成效显著,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重要科研成果。共发表 SCI 论文 140 篇,其中 IF≥10 的论文 19 篇,5≤IF<10 的论文 62 篇,包括Gastroenter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Gut、PNAS,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高质量期刊论文,申请专利 15 项,授权 4 项。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员

生物医学研究院(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Sciences,简称“IBS”)成立于2005年5月21日,研究院的使命是创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交叉学术研究机构”,已经在生物医学交叉学科领域形成“代谢与肿瘤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医学表观遗传学”、“系统生物医学”三个优势方向,并正在努力拓展转化医学研究和精准医学研究,包括肿瘤代谢、肿瘤免疫、肿瘤诊断、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靶点结构与活性小分子、组学与大数据、干细胞技术、肠道菌群、类器官芯片、显微成像、生物治疗与干预等,形成新的交叉学科生长点和下游技术。

640 (14).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强调,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始终是复旦上医肩负的重要使命。面向未来,学校将致力于培养“干细胞式”的医学人才,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让培养出的医学生像干细胞那样具有多学科基础、多方面潜力和高素质潜能,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和能够解决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

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于 2002 年正式成立,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研究机构。该中心涵盖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组织胚胎学、发育生物学、内科学(含肾脏病学、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外科学(含肝胆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外科、普外科)、妇产科、眼科、材料科学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多个学科,2005 年成为广东省教育厅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2007 年成为教育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

640 (15).png

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汇集了中山大学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研究领域最优秀的专家。实验室通过老、中、青年三代人的结合,形成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文化程度高、专业覆盖面广、技术实力强的学术团队。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干细胞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干细胞中心(湖北省暨华中科技大学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于 2002 年经湖北省卫生厅批准,由黄士昂教授回国建成立。本中心本着“面向国际、合作互利”的精神,集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科研、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于一体。经过近 20 年的快速发展,在诊断、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改进、相互进步的良性循环。

1719284610104.png该中心拥有门诊部、240 平方米的实验室和近 80 平方米的 GMP 细胞治疗设施是一个专注于血液疾病系统准确诊断、专业特征检测以及免疫细胞治疗、基因靶向治疗和干细胞再生治疗等生物治疗的诊疗中心。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

医学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河北医科大学建立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

1719284757060.png

目前,该研究所拥有两个共享服务平台,即大型研究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六个不同方向的研究中心,即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价中心、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研究中心、代谢性疾病与肿瘤研究中心、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研究中心。

目前,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每年培养约 150 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其中许多人获得了学校或国家的奖学金。

最近正是高考志愿季。高考结束后,学生填报本科志愿。目前,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大学开设的专业都是该行业的大方向专业;在研究生阶段,仍然可以选择更详细的专业方向。细胞技术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我们期待更多的学生加入!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天岁生物十余年间已累计与横跨近百行业的近千家客户建立合作并提供细胞储存、细胞药物、药物筛选、辅助生殖、抗衰研究等方面的服务,收获广泛好评。如果您有相关业务咨询、课题合作等,请立即拨打咨询电话: 18030162998,我们会为您详细作答。专业顾问在线

天岁生物 · 更懂国人更放心

IT IS MORE REASSURING TO KNOW THE CHINESE PEOPLE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电话

0592-6019366

邮箱

info@telocell.cn

顾问微信:

微信公众号
线
在线留言